English

让电影回归大众

1998-12-10 来源:光明日报 李春利 我有话说

不久前,热热闹闹的第七届金鸡、百花电影节在山城重庆落下了惟幕。随着电影节的落幕,飘扬的彩带、标语、明星演员的笑脸和观众的热情是否也会消失殆尽?山城的电影院是否又会门可罗雀?那些曾挤满观众的座椅是否又要落满灰尘?带着一连串的疑问,记者走访了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、党组书记李国民。

李国民没有回避记者提出的敏感问题,他认为随着电影节的结束,电影在山城的热烈程度会逐渐的减弱,回到电影原来的状况也是有可能的。电影节在一个城市举办就好像是响鼓重锤,鼓手停下来,就会出现寂静无声的场面,但是如果没有响鼓重锤所营造的氛围,电影更少了几分热烈的气息,好电影更难以走近观众。所以电影节无疑对培养观众的兴趣,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。

李国民兴致勃勃地讲述了第七届金鸡、百花电影节为电影回归大众所作出的努力。他说:早在电影节举办前几个月,重庆市就开展了“电影百千万放映活动”,即选择100个优秀节目(其中90%是国产影片)到1000个基层放映点,放映10000场电影。仅几个月的时间,观众就达到了1100多万人。在农村的露天放映点,很多观众情绪热烈,他们往往会随着剧情的起伏跌宕悲喜交加。李国民说:“在农村实地放映时我们发现,观众不是不爱看电影,他们对电影充满着感情,许多老电影的台词他们能记忆犹新。我们还发现在国产电影和外国电影同时放映时,看国产优秀电影的人数大大超过看外国电影的人数。这说明,农村观众还是喜欢接近自己生活的国产片,国产片在农村完全可能拥有一片新天地。”当记者问到“百千万活动”放映的公益电影是否会影响到日后人们对电影的消费观,很多人会不会认为电影是不花钱就能得到的实惠时,李国民持否定态度。他认为,中国电影人目前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让电影回归大众,而公益场的放映无疑会改善电影和观众的关系,表面上看它没有得到丰厚的利润,但是一些放映队笼络到的1100万电影观众已经是电影的无形资产,就像人们品尝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美味佳肴,味道散失了,但是印象却长久地留下来,他们完全可能成为未来掏钱买票的电影观众。

谈到中国电影存在的最大的问题,李国民直言:还是剧本创作的问题,他认为许多作家还没有充分考虑广大的基层观众,有的面对少数的精神贵族,所以他们所描绘的奢华的世界,低迷的情绪也不为观众看好。李国民说:市场是中国电影的晴雨表,而市场是无情的,票房虽然不能说明一切,但至少可以证明观众的好恶。创作者虽然不能一味地迎合观众,但是也不能不考虑观众的接受心理,如何让电影真正的回归大众才是电影人应该研究的课题。李国民说:此次金鸡、百花电影节的评选,表现老年人生活状态的《安居》、表现残疾姑娘情感世界的《黑眼睛》受到了观众、专家的一致好评。《大进军——席卷大西南》在重庆放映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,这说明观众和专家的观点不是截然对立的,贴近生活的佳作所有的人都会喜欢。李国民透露说:影协将在明年的适当时候,组织小有成就的剧作家,一起集中观看优秀的国产片、市场效应好的国产片,组织课题讨论,组织到有特点的地区深入生活。他强调,这种深入生活绝不是观光式的,而是全身心地投入。他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展开中国电影创作问题的争鸣,让更多的作家参与到电影的策划、创作中来。另外,在代表大众意志的电影百花奖的评选中,他们也会调动大众参与,组织观片活动,有意识地推荐一批优秀国产片,开辟电脑网络的投票信箱,让电影真正成为大众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